1、土壤选择:选择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透气良好、排灌方便的地块进行种植,并结合耕翻施足基肥。
2、选用良种:选择合适花生品种,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并使用钼酸铵或根瘤菌进行拌种。
3、适时早播:7月底之前完成播种,穴、行距13×20cm,共1-1.2万穴,每穴播种3粒。
4、科学调控:对于徒长花生喷施多效唑控旺,对于长势一般的花生,喷施硼砂+钼酸铵。
一、双季花生的种植方法
1、土壤选择
(1)精细整地花生为圆椎根系,地上开花,地下结果,宜选择土层深厚,质地疏松,透气性好,排灌方便,肥力较高的土壤。
(2)当前作头季花生收获后,必须及早抢墒耕耙,碎垡保墒,亩施有机肥1400千克、碳铵15千克、过磷酸钙20千克、钾肥15千克,或复混肥50千克,外加硼肥1千克。
2、选用良种
(1)种子处理适宜双季种植的花生,宜选用早熟中仁直立型品种(系),如中花四号、中花五号、87-77等。
(2)播种前带壳晒种二三天后,再投入35℃左右的温水中浸12小时,沥干后放入事先准备好少许稻草的箩筐里催芽,并保持20-30℃,当种根露白即可播种。
(3)播前每亩用50克钼酸铵或50-100克根瘤菌拌种,做到即拌即播,可提早5-7天出苗。
3、适时早播
(1)合理密植双季花生要立足于早,适时早播,利用季节育高产长相,防止秋旱威胁,影响下针、饱果。
(2)力争7月底播完,穴、行距13厘米×20厘米,亩播1-1.2万穴,每穴播3粒,11月中旬可成熟收获。
(3)其成熟特征是:顶端二三复叶明显变小,茎叶转黄,中部逐渐枯黄脱落,地下荚果果壳变硬,内果皮极度干缩变薄,中果皮由黄褐转黑褐,此期正可收获。
4、科学调控
(1)培育壮苗在团棵期,主茎上对侧蔓长出1.2-7厘米,第二对侧蔓长出7--9厘米时,用锐利刀片削去主茎,促发2-3次蔓。
(2)对徒长花生,于初花至盛花期时节洒多效唑150ppm,可控制其生长,有助于开花、受精、扎针、结果,增加光合作用强度,促进果实饱满,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。
(3)对长势一般的花生,于初花、盛花期各喷施0.5%的硼砂和50克/亩钼酸铵混合液,可增产15%以上。对长势较差的花生,及时喷洒0.2%-0.3%磷酸二氢钾加1%的尿素混合液1-2次,收效良好。
5、防治病虫害
(1)花生青枯病,可采用水旱轮作,旱土则实行3-5年轮作;在花生收获后,及时清洁田园,控制病虫来源。
(2)当病虫发生初期,对病害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对水喷雾;对虫害可用内吸剂或触杀剂。
(3)因为花生叶面较光滑,在药液中适当加点洗衣粉、豆浆之类的粘着剂,以增加药液的粘附能力。
二、春季播种花生的要点
1、种皮晚剥
(1)花生种提前剥壳后种子不易储藏,易受潮霉变,同时因为失去外果壳的保护易遭受机械损伤,呼吸作用会明显加快,种子内储存的营养物质会加剧消耗,从而导致生命力减弱,影响到发芽率和发芽势,造成缺苗断垄和苗弱、苗黄的现象,对产量的形成构成了直接威胁。
(2)所以,花生生产用种不可提前剥壳。适宜的剥皮时间应为播种前15天以内。
2、种子处理
(1)播前3-5天,选择晴朗的天气,在院子里或屋顶上铺上床单将种子摊开晾晒8个小时左右,这样,可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部分病菌,也可以使种子进一步失水。
(2)下种后,有助于种子急剧吸水萌发,促进苗壮。还可用适乐时拌种剂拌种,对于因重茬极易引起的茎腐病、根腐病等病害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。
3、精选地块
(1)沙质壤土,这种土壤耕作层深厚,营养成分含量、土壤理化性质较好,能抗旱排涝,同时,对花生危害的地下害虫―蛴螬、金针虫发生较轻。
(2)一般年份无需灌药防治,在肥料投入、灌溉用水等方面投入较少,是种植春播花生的土壤类型。花生忌重茬,宜选用生茬地,上茬为夏玉米和蔬菜作物的茬口为好。
4、施足底肥
肥力的高低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的因素,在花生栽培上要把握“重施底肥、轻施追肥”的原则,生产实践表明,对于通常的壤土,要实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荚果,底肥要至少施入4000公斤农家肥、50公斤过磷酸钙、20公斤硫酸钾、10公斤尿素。
5、防治地下害虫
近几年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,主要是蛴螬和金针虫,在旋地前每亩撒入3%辛硫磷颗粒剂1公斤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为害。将辛硫磷颗粒剂撒入播种沟内防治效果更好。
6、播种密度
花生不同品种要求的种植密度也不同,一定要根据种植的品种确定播量,数1000粒种子称一下重量,再根据该品种要求密度计算出一亩地所需种子量,适当增加播量是当前花生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