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片上产生菌丝和圆形病斑,病斑边缘多为暗绿色。
发病部位产生粉末状菌体(其实是分生孢子),颜色多为白色。经过一段时间后,病斑相融,开始蔓延至其它地方。
发病后期,白色霉层上产生囊层,导致叶片无法生长,最终死亡。
一、大豆白粉病的症状
1、大豆白粉病主要的危害对象为大豆植株的叶片。白粉病发病后会在叶片正反出现菌丝体,产生圆形的病斑,病斑边缘成暗绿色。
2、然后病部上会出现白色的粉末状菌体,这些白色粉末便是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。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,病斑会相互融合,扩大受害面积,危害到植株其它叶片。
3、最后会在白色霉层上长出圆形的囊层,导致叶片失去生长能力,逐渐死亡。
二、大豆白粉病的发病条件
1、白粉病的病菌会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、土壤及杂草上进行越冬。在第二年条件适宜的时候开始活动,病菌首先会危害大豆植株的下部叶片。
2、通常会与大豆其它病害共生,在氮肥施用过多、低温少水的环境下发病最为严重。
3、并且环境适宜的话,其传染速度也很快,由于白粉病主要传播方式是气传,分生孢子的数量也很多,不及时防治的话传播极快。
三、大豆白粉病的防治方法
1、选种消毒
(1)我们在种植前首先要选择一个优良的品种,由于各个品种之间的抗病能力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。我们要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,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
(2)然后在选完种之后还要注意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,将其浸种消毒,消灭种子内的病菌。使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工作,既可以避免地下害虫危害,又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,扩大种植效益。
2、加强管理
(1)在种植大豆时一定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。定期中耕除草,做好肥水管理,定期消毒等。由于白粉病发病非常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管理不当所导致的。
(2)我们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用肥,满足大豆的营养需求,增强抗病能力。在发病后要及时检查出具体原因,如果确定是白粉病的话,及时拔除病株,使用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