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方法包括微生物学诊断、血清学诊断、动物试验、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。
微生物学诊断:采集病死猪的部分组织,然后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进行镜检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,病理组织中的菌体可用姬姆萨氏染色或镀银染色后检查。
血清学诊断:包括凝集溶解试验、微量补体结合试验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、炭凝集试验、间接血凝试验、间接荧光抗体法以及乳胶凝集试验等。
一、猪钩端螺旋体病如何诊断
钩端螺旋体病需在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的基础上,结合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才可以确诊。
1、微生物学诊断
病畜死前可采集血液、尿液。死后检查要在1h内进行,最迟不得超过3h,否则组织中的菌体大部分会发生溶解。可以采集病死猪的肝、肾、脾和脑等组织,病料应立刻处理,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进行镜检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。病理组织中的菌体可用姬姆萨氏染色或镀银染色后检查。病料可用作病原体的分离培养。
2、血清学诊断
主要有凝集溶解试验、微量补体结合试验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、炭凝集试验、间接血凝试验、间接荧光抗体法以及乳胶凝集试验。
3、动物试验
可将病料(血液、尿液、组织悬液)经腹腔或皮下接种幼龄豚鼠,如果钩端螺旋体毒力强,接种后动物于3-5天可出现发热、黄疸、不吃、消瘦等典型症状,最后发生死亡。可在体温升高时取心血作培养检测病原体。
4、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
可用DNA探针技术、PCR技术检测病料中的病原体。
二、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制措施
1、治疗方式
(1)发病猪群应及时隔离和治疗,对污染的环境、用具等应及时消毒。
(2)可使用10%氟甲砜霉素(每千克体重0.2mL,肌肉注射,每天1次,连用5天)、磺胺类药物(磺胺-5-甲氧嘧啶,每千克体重0.07g,肌肉注射,每天2次,连用5天)对发病猪进行治疗;病情严重的猪可用维生素、葡萄糖进行输液治疗;链霉素、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(3)感染猪群可用土霉素拌料(0.75-1.5g/kg)连喂7天,可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 I蔓延。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连续用土霉素拌料饲喂,可以避免发生流产。
2、预防措施
(1)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。
(2)及时发现、淘汰和处理带菌猪。
(3)搞好灭鼠工作,避免水源、饲料和环境受到污染;严禁养犬、鸡、鸭。
(4)存在有本病的猪场可用灭活菌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