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原种基地,或将轻病区大蒜的鳞茎做种。发育饱满的大瓣,对病毒具有更强的抗性。
采取生殖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方法,不要和葱属植物邻作或连作,喷药防治蚜虫。
合理浇水施肥,提高植株的抗病力。发病初期,喷施20%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,喷施间隔为10天,连喷2-3次。浇灌抗毒剂1号水剂250倍液,浇灌间隔为10-15天,连灌2-3次。

一、大蒜花叶病怎么防治
1、主要症状
(1)发病初期,沿叶脉出现断续黄条点,后连接成黄绿相间长条纹,植株矮化,且个别植株心叶被邻近叶片包住,呈卷曲状畸形,长期不可完全伸展,致叶片扭曲。
(2)蒜薹生长期,叶片扭曲包住蒜薹,使其不能正常抽出。病株鳞茎变小,或蒜瓣及须根减少,严重的蒜瓣僵硬,贮藏期尤为明显,该病是当前生产上普遍流行的一种病害,罹病大蒜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,造成种性退化。

2、病原
(1)由大蒜花叶病毒及大蒜潜隐病毒引起。大蒜花叶病毒粒体线状,多数粒体长约750纳米,个别长达800纳米以上。寄主范围窄,钝化温度55-60℃,体外存活期2-3d,系统感染寄主于葱属植物。
(2)该病毒与洋葱黄矮病毒亲缘关系极近。大蒜潜隐病毒通常与大蒜花叶病毒同时感染大蒜;但是大蒜潜隐病毒单独感染大蒜时,不显症也不造成产量损失。大蒜潜隐病毒钝化温度60℃,体外存活2-3d。

3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(1)播种带毒鳞茎,出苗后即染病。田间主要通过桃蚜、葱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,以汁液摩擦传毒。管理条件差,蚜虫发生量大及其他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发病重。
(2)因为大蒜系无性繁殖,以鳞茎作为播种材料,因此植株带毒能长期随其营养体蒜瓣传至下代,以致田间已无不受病毒感染的植株,且不断扩大病毒繁殖系数,致大蒜退化变小。

4、防治方式
(1)严格选种,尽量建立原种基地;采用轻病区大蒜的鳞茎(蒜瓣)做种,减少鳞茎带毒率;选用发育饱满的大瓣做种,提高病毒抵抗力,禁止用变软或发黄变色的蒜瓣做种。
(2)大力推广营养茎尖、生殖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,脱除大蒜鳞茎中的主要病毒。

(3)防止与大葱、韭菜等葱属植物邻作或连作,减少田间自然传播。
(4)在蒜田及周围作物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,避免病毒的重复感染。
(5)加强大蒜的肥水管理,防止早衰,提高植株抗病力。

(6)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.5%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%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83增抗剂100倍液、抗毒剂1号水剂250-300倍液,隔10d左右1次,连续防治2-3次。
(7)用抗毒剂1号水剂250倍液灌根,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-100mL,隔10-15d一次,共灌2-3次,必要时喷淋与灌根结合,效果更好。

二、大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
1、及时被害叶和花薹。
2、适期播种,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密植,雨后及时排水,提高寄主抗病能力。

3、选用抗病品种:选用高抗灰霉病的大蒜品种。
4、清洁田园:大蒜收获后田间残株落叶,翻耕土壤前地面铺稻并点燃,烧死病残体内的病原菌,减少田间越冬病菌数量。

5、加强田间管理:选择地下水位低、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地块种植;深翻土壤,施足有机肥作基肥,多施土杂肥,增施磷、钾肥,防止过量施用氮肥。
6、合理密植避免植株徒长,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,播种前种子要进行处理。

7、发病初期,喷洒50%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%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~2000倍液、40%多菌灵硫磺胶悬剂800~1000倍液、50%灭病威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,每隔7~10天一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


